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专业基本信息
1.1专业定位
本专业秉承学校“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深度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立足广东、辐射全国,构建了“数学基础+教育素养+前沿技术”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1.2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素养良好的人才。学生毕业后既能成为拥有良好师德修养与深厚教育情怀,数学基本功扎实、教师职业能力过硬,且具备较强综合育人与终身发展能力的合格中小学数学教师;也能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可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从事数据分析、算法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1.3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3~6年,本专业总学分为171学分。
1.3.1知识要求
(1)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中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熟悉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
(2)了解近现代数学发展的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掌握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1.3.2能力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常用数据结构、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具有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掌握以此为目标导向的数学学习指导方法与策略;
(3)具有“三字一话”、现代教育技术等中学教师通用职业技能和开展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能够就数学学科教育教学问题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社会公众进行口头沟通和书面交流。
(4)能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工作耐心和细心,乐于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
(5)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够较为准确阅读外文商函和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资料,在今后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能运用英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6)具有多种文献检索能力,同时具有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1.3.2素质要求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具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有自豪感和荣誉感,立志投身于教育事业。
(2)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并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教育心理素质;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质;
(4)具有反思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形成良好的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1.4课程体系
1.4.1专业课程体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综合实践和教育实践等组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情况如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合计 | 学分占比 |
通识课程 | 必修课程 | 35 | 43 | 25.1% |
选修课程 | 8 | |||
大学外语课程 | 必修课程 | 14 | 20 | 11.7% |
选修课程 | 6 |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30 | 77 | 45% |
专业必修课程 | 18 | |||
专业选修课程 | 29 | |||
教师教育课程 | 必修课程 | 12 | 16 | 9.4% |
选修课程 | 4 | |||
综合实践 | 军事技能 | 2 | 10 | 5.8% |
社会实践(1) | 1 | |||
社会实践(2) | 1 | |||
毕业论文(设计) | 4 | |||
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创新 | 2 | |||
教育实践 | 教育实习 | 3 | 5 | 3% |
教育见习 | 1 | |||
教育研习 | 1 | |||
合计 | 171 | 100% |
1.4.2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近世代数、数学建模与人工智能应用,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1.4.3实践教学环节
(1)“军事技能”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期末举行,时间一般为2周。
(2)“社会实践(1)”1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落实,于第二学期认定学分。
(3)“社会实践(2)”1学分:包括劳动教育实践等,由团委会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落实,于第七学期认定学分。
(4)“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第七、八学期进行,要求在第八学期第12周前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应用,结合本专业的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或完成毕业设计,从中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5)“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创新”2学分:第一学期至第七学期进行。
(6)“师范教育实习”3学分:在第七、八学期由学校、学院安排本专业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或者学生本人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提交《实习报告》,被评定为合格者取得3学分。
(7)“教育见习”1学分:不少于3周,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的第一至第十六周中穿插进行,被评定为合格者取得1学分。
(8)“教育研习”1学分:累计4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的第十九周进行,每学期0.25学分。
1.5师资队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学历职称层次较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4 人,其中教授 2 人,占 14.2%;副教授 3 人,占 21.4%;讲师5 人,占 35.7%,中高级职称占比很大,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占 14.3%,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12人,占 85.7%,适合专业教学所需。南粤优秀教师1人。近5年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队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21篇,北大核心3篇;主持国家一流专业建设1项,主持省一流专业建设2项,主持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9项、教学类项目5项。
1.6教学条件
1.6.1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目前,学院拥有基础实验室有5 个以及多间相关的专业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共建共享,这些专业实验室配备较为齐全,利用率较高,仪器设备更新率约 70%左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完好率 98%以上,实验仪器设施符合有关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实验仪器设施符合有关规定,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需要.。
本专业与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1.6.2 图书资料
图书馆藏书中,有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图书1.57万册,中文期刊17种,外文电子图书1.33万册,专业图书资料丰富,能满足本专业所需图书用量。
2.其他重要信息
2.1专业特色
本专业突显出“数学基础+教育素养+前沿技术”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年开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