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2025)

发布者:计算机学院-郑金晶发布时间:2025-06-16浏览次数:10

202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新增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该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专业教师均为硕士以为学历,其中博士4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学校“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深度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立足广东、辐射全国,构建了“数学基础+教育素养+前沿技术”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素养良好的人才。学生毕业后既能成为拥有良好师德修养与深厚教育情怀,数学基本功扎实、教师职业能力过硬,且具备较强综合育人与终身发展能力的合格中小学数学教师;也能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可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从事数据分析、算法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3-6年,本专业总学分为171学分。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熟悉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了解近现代数学发展的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掌握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英语、计算机与科技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系统应用知识;具备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学建模、算法编程和结果分析的能力,具备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开发软件及应用科学计算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具备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

(三)素质要求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具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教育心理素质;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质;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三、专业课程介绍

1、专业课程体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须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综合实践以及教育实践等,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广泛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能力。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情况如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数

合计

学分占比

通识课程

必修课程

35

43

25.15%

选修课程

8

大学外语课程

必修课程

14

20

11.7%

选修课程

6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30

77

45.03%

专业必修课程

18

专业选修课程

29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课程

12

16

9.4%

选修课程

4

综合实践

军事技能

2

10

5.8%

社会实践(1)

1

社会实践(2)

1

毕业论文(设计)

4

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创新

2

教育实践

教育实习

3

5

2.9%

教育见习

1

教育研习

1

合计

171

100%

2、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近世代数、数学建模与人工智能应用,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3、专业特色及优势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遵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应用能力(包括运用数学软件的能力和数学教育能力),体现数学与经济金融、计算机技术结合。增设了数学建模与人工智能应用、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以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学科交叉。通过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