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探讨生活中的符号议题,2025年4月3日下午2点30分,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于教学楼F502举办了南国“争鸣”学术沙龙(2025年第5期),沙龙主题聚焦于“文化、景观的符号探索”。本次沙龙由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宁主持,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文化翻译工作室”和“符号景观工作室”研究员分别作主题报告,在校师生广泛参与到本次沙龙活动中,进行互动问答。
图1 参会师生照片
活动伊始,张宁教授介绍本次沙龙活动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文化翻译工作室”负责人罗颖老师进行《物叙事理论视域下北极原住民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报告,下半场则由“符号景观工作室”的多位研究员共同上台,与大家分享工作室的最新研究焦点。
图2 张宁教授主持
沙龙上半场,罗颖研究员以“物叙事理论视域下北极原住民传统文化教育”为题进行了发言,对符号学、人类学、教育学三大学科的融合与跨界研究进行探索,随后围绕北极原住民文化的教育运用物叙事理论与人类学相关知识进行分享与论述,分析北极原住民传统教育的特点与其中蕴含的符号学知识。
图3 罗颖老师发言
沙龙下半场由“符号景观工作室”承办,率先登场的蔡芯蕊老师的报告题目为《岭南文旅古村文化符号数字传播与消费行为研究》,她以岭南文旅古村文化符号数字传播为切入点,从传播学的角度上分享了旅游资源符号化的相关途径,以“大旗村”文化符号数字传播为例阐述了如今古村文化在网络上的宣传与带动相关消费的路径。
图4 蔡芯蕊老师讲解
随后,工作室负责人冯炫淇老师进行了题为《文化基因熵—岭南古村落的品牌符号筛选》的报告。冯炫淇老师分析了岭南古村落不同类型的符号景观的传播价值与传播难度,并进一步探讨了“文化基因熵”概念存在的局限性和其研究意义。
图5 冯炫淇老师讲解
最后,工作室研究员、管理学院副教授陈迪老师以《品牌塑造中的超级符号赋能》为题,展开深刻讨论。陈迪老师指出,品牌塑造可以从文化母体中挪用的传统符号改造为超级符号,使品牌获得传统符号所携带的价值与情感,进而形成品牌传播与塑造的优势。随后,陈迪老师又从超级符号如何实现品牌赋能进行论述,指出伟大的品牌即伟大的超级符号。
图6 陈迪老师讲解
四位主讲人发言结束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东语学院副院长许静华老师、管理学院教授冯郑凭老师纷纷进行了发言,均表示对符号学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感兴趣,并深受启发。
图7 孟华教授总结发言
最后,远在法国的孟华教授在腾讯会议端就四场分享进行总结发言,他简短地指出了四场报告的优秀之处与部分不足,充分肯定了罗颖老师的跨学科融合的理念、蔡芯蕊老师的研究角度、冯炫淇老师的概念创新以及陈迪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大家在符号学研究的领域努力攀登,大有可为。
图/张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