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首届国家品牌符号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隆重拉开序幕。本次论坛由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广东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管理学院、空港经济区品牌与数字化营销创新团队携手举办。广外南国商学院副校长、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铭玉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并做论坛主旨发言。一同出席论坛的还有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符号景观”工作室成员及中心其他研究员。
图1 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成员合影留念
王铭玉教授论坛发言为《地理信息技术推动语言学纵深发展》。他认为,过去的语言学是平面的、静止的、单模态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充当辅助工具,帮助学者从时空角度分析语言数据,更能以动态平台的方式,实现多模态图文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对于语言学的发展拥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图2 王铭玉教授做主旨发言
在此基础上,王铭玉教授从三个角度阐释了地理信息技术对语言学发展的深入影响。
首先,在地理语言学方面,地理语言系统依托于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对多个地点语言现象的实地调研数据,辅之以地图缩放、数据存储、分类比较等手段,在地图界面上直观展示各种语言现象的时空布局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洞悉语言的时空发展规律,并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
其次,在区域语言研究方面,涉及城际、省际乃至国际的区域语言研究同样受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当下,遥感影像正被应用于对收集到的语言资源按照不同的地域空间尺度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建立起专门的语言监测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旨在识别语言交流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为区域性的语言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策略。
最后,对于语言学新兴分支学科而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广泛影响着语料库语言学等新兴学科。学者们能够依托数据平台,在文本资料中高效提取有关信息,并将地点数据映射至地图上,绘制出“地域语言图景”或“世界语言图景”,进行深入分析。
由此可见,语言学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既符合语言学发展的时代需求,又能推动语言学向更加科学的方向迈进。
王铭玉教授的演讲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
在数小时的论坛上,深圳大学周志民教授,中国地理标志产业联盟副主席、山西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会长李美霞教授,天津农学院姜岩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罗纪宁教授,自媒体“@静静来说”主理人、广州首届十大文旅达人于静女士,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环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炜江先生,分别做了《数字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创新》、《中国地标品牌的国家战略》、《天津地标品牌的推广策略》、《中医药品牌的符号功能》、《自媒体人的国家品牌意识》和《大旗头古村-新国潮文化 IP》的精彩演讲,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关于国家品牌、地标、非遗等方面的知识盛宴。
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督学顾也力教授致开幕辞,中国地理标志产业联盟主席、陕西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会长武晋仓教授做嘉宾致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校长王关义教授做论坛总结。三阶段会议,分别由苏武俊教授、杨晓燕教授和张宁教授主持。
图4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文/穆霄宇;图/孟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