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这片遥远而神秘的白色大陆,蕴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和科学奥秘。以下是关于南极洲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
1.如果南极洲的冰盖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会悄然推升60至65米(200至210英尺),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缓缓托起。
南极洲冰盖融化
2.南极洲由于承受着冰盖的重压而陷入地球内部。一旦这些冰盖消融,南极洲将会开启一个极其缓慢的“回弹”过程,预计其地壳上升的幅度大约为500米(1625英尺),而这一过程大致需耗时10000年之久。苏格兰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上一个冰河世纪结束至今,其冰盖仍处于“回弹”状态。波罗的海北部堪称回弹速度最快的地区,每世纪高达50厘米。
3.南极洲是世界上寻找陨石的首选之地。在洁白冰雪的映衬下,暗黑色陨石极为醒目,加之缺乏植被的遮掩,使得它们更加凸显。在某些区域,冰会以其独特的流动方式将陨石汇聚在一起。
陨石
4.南极洲干谷地区气候寒冷干燥,与火星环境高度相似,因此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为“海盗号”探测任务的测试地。
5.干谷地区的小湖唐胡安池,盐分浓度极高,每1000克池水中含有400克固体物质,这些盐分起到防冻剂的作用,使湖水在-30°C的温度下仍能保持液态。
南极洲干谷地区
唐湖安池
6.2000年,南极洲罗斯冰架上脱离出一座巨型冰山B-15,其规模巨大,长度达295千米(183英里),宽度为37千米(23英里)。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它逐渐解体成多个碎块,如B-15A、B-15B等,缓慢向北漂移并最终消融。2005年,B-15A在风暴中遭受严重破坏,这股力量竟源自远在8300多英里(13500公里)外的阿拉斯加湾海浪。
阿拉斯加湾
2005年,B-15冰山最大的碎片B-15A(其规模达100公里×30公里)在一场猛烈的风暴中遭受了更为严重的破坏。而这股破坏它的力量,竟来自于远在8300多英里(13500公里)之外阿拉斯加湾的海浪。这些海浪一路奔涌,耗时6天跨越太平洋抵达南极洲,最终将这座巨大的冰山进一步击碎。
7.据估计,在南极洲的觅食季节,一头成年蓝鲸每日能吞食大约400万只磷虾,累计达3600公斤甚至4吨之多,持续长达6个月。在觅食期间,它们堆积起一层厚厚的脂肪,以应对后续数月的饥饿期。这些磷虾所蕴含的能量,若换成人类的食物量,足够维持一个人大约4年的生存所需,前提是人类能够消化得了。磷虾富含营养,不适合人类食用,但对鲸类却是生存必需,这反倒成了鲸类的幸运!
成年蓝鲸
8.南极辐合带是南极洲周围由南极深层寒冷海水构成的一个大致呈圆圈状的区域,其形态较为粗糙。它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能把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面,另一方面还形成了一道温度屏障。自大约2000万年前形成以来,两边的鱼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几乎从未有过相互交换的情况,就好像有一道无形的墙将它们隔开了一般,这些海洋生物各自生活在海洋的这一侧,鲜少越过相邻的另一侧。
南极海洋生物在长达500万年的时间里,一直生活在+2°C至-2°C之间的环境中(由于海水中含有盐分,所以其冰点为-2°C)。正因如此,不管是当下,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都是地球上适应寒冷环境能力最强的动物。
南极海洋生物
9.家用深度冷冻机的运行温度约为-20°C(-4°F)。而东南极洲大冰盖的平均夏季温度为-30°C(-22°F),平均冬季温度约为-60°C(-76°F),显然要比家里的冰箱要冷得多!值得一提的是,有史以来的最低温度记录出现在俄罗斯东方站,当时的温度低至- 89.6°C(-129°F)。
东南极洲大冰盖
10.冬季伊始,南极海冰开始膨胀,每天以近40000平方英里(100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最终让南极洲的面积实现倍增,同时使得周围的冰层面积增加2000万平方公里。这一规模意味着每年所形成的冰层面积,等同于一个半美国、两个澳大利亚或者五十个英国的面积总和,随后它们会发生分裂,继而走向融化。
南极海冰
11.南极的雪花需要大约10万年才能“流”到南极洲海岸,最终作为冰山的一部分脱落。
南极冰盖
12.南极冰盖存有2900万立方公里的冰,占据了地球上冰总量的90%,以及全球所有淡水储量的60%-70%。放眼望去,南极洲仅有大约0.4%的区域没有被冰覆盖。
13.在南极洲那片神秘的海域中,生存着一种极为特殊的鱼群,叫做冰鱼。血红蛋白作为大多数生物体内负责携带氧气的关键红色色素,在冰鱼体内的血液中却不见踪影。即便冰鱼缺失了血红蛋白这一重要的氧气运输载体,它们依旧能严苛的环境中安然生存。这是由于南极洲的温度处于极低的水平,氧气在低温环境里得以更好溶解。冰鱼体内流淌着丰富的透明血液,而这让它们呈现出一种幽灵般的白色,尤其是它们的鳃。
冰鱼
最近关于冰鱼的研究表明,冰鱼的DNA可能会被穿过臭氧层空洞的高强度紫外线损伤。这是因为冰鱼体内的色素较少,无法阻止紫外线穿透,紫外线对它们造成的破坏性更大。这就跟白皮肤的人更易晒伤一个道理,因为他们的皮肤会被阳光中的紫外线损伤。许多其他南极海洋生物,包括鱼、血液中都有防冻物质,因此它们往往较难被冻住。
14.南极洲最大的陆地动物是一种无翅蠓,这种昆虫的学名为Belgica antarctica,体长不到13毫米(0.5英寸)。
无翅蠓
南极基本看不到飞虫的踪迹,因为它们很容易被大风给吹走。不过,有一种像跳蚤一样靠跳跃行动的闪亮黑色跳虫活跃在此处,它们常常生活在企鹅群中。
15.科学家们时常会在南极洲的冰层里钻取冰芯样本,样本一经取出,便呈现出长长的圆柱形,这就是冰芯了。这些冰芯可不简单,它们能够追溯到数万乃至数十万年前。冰芯的性质以及其所含尘埃的性质,还有其所含气泡的性质,就如同地球气候的“记忆芯片”一般,可以提供地球过去不同时期的气候状况的宝贵信息。甚至一位冰川学家可以轻而易举地为你拿出一杯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冻结的水。
冰芯
16. 科学家追踪到一群磷虾,经估算其重量可达1000万吨。这一数量惊人,若以人均70公斤来换算,大致相当于1.43 亿人的体重总和,甚至超过了英国和德国的人口数量之和,如此庞大的群体在海洋中穿梭游弋,实在令人惊叹。
磷虾
17.南极洲是唯一没有本土蚂蚁和爬行动物的大陆。
好啦,本期的科普又到尾声咯!如果你还有点意犹未尽的话,赶快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南国极地问题研究中心”公众号吧,往后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的极地科普哦~
译者:23级中文学院 王华清 22级中文学院 陈俊好 整理编译
原文链接:
https://www.coolantarctica.com/Antarctica%20fact%20file/fun_facts_about_antarctica.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