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所第二十二期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数字素养”的研究方向,采用双文献导读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及教师发展的深层影响。会议由樊傲宇老师主持,并与谢天天老师一同进行了文献导读;随后研究所副所长柯伊蔓老师做点评,研究所的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氛围热烈。
研究所成员参会
学术领读。本次会议由樊傲宇老师和谢天天老师分别围绕两篇与研究所方向密切相关的核心文献展开,关键词涵盖“Technology”与“Education”,主题集中于教师心理和数智素养的提升路径。
樊傲宇老师分享的第一篇文献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150位EFL教师对AI在英语教学中的看法。研究指出,多数教师普遍认可AI在提升教学效率、优化学习体验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对其替代性及潜在偏见表示担忧。建议教育机构加强培训与政策规范,确保教师保持教学主导地位。樊傲宇老师结合自身经验表示,AI是教学的辅助而非替代,教师应积极应对变化,增强技术应用与情感支持双重能力。谢天天老师导读的第二篇文献通过隐喻分析,探讨了277名国际研究生对生成式AI在学术写作中角色的理解,并提出“4T金字塔模型”,涵盖技术辅助、文本发展和转化潜力三个层次。研究强调学生学科背景影响其AI认知,教学中应因材施教。谢天天老师指出,该研究在方法和模型构建方面均有创新,并强调4T模型为教师引导学生合理且高效地使用AI提供了有益参考。
樊傲宇老师做分享
谢天天老师做分享
与会老师研讨。在自由研讨环节,柯伊蔓老师结合两篇文献内容指出,4T模型不仅有助于理清AI在教学中的多重角色,也启发了一线教师从实际经验出发思考如何恰当地融合技术与教学。与此同时,她也强调:教师的分享与反思是教学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基础。
研讨会总结。主持人结合自身使用AI进行备课与教学辅助的经历,回顾了研究所所长王瑞英老师邀请的秦丽莉教授所分享的“关于教师情感价值的”内容后,明确表示:教师虽然在工具层面可借助AI,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于“汲养”学生,即提供人文关怀、情感引导与价值塑造。他呼吁教师们在使用AI工具时,始终保持对“教育主导者”身份的认同与自信,也应当意识到教师的育人作用以及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是AI所无法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次研讨会不仅增进了教师对AI教育应用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于未来教学形态与自我定位的深入思考,推动了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发展。(大英部 谢天天、樊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