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总结我校本科教学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优秀成果,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励范围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范围为:我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
参评成果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反映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规律,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产生明显效果。包括但不限于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方面。
二、申报要求
1.成果须为成果完成团队原创,不存在权属争议,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申报时需提交成果原创性承诺书,承诺所提交的成果为原创,无权属争议。
2.成果应当经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其中申报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成果应经过不低于4年的检验。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应从实施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
3.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应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作出主要贡献。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应为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单位,并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中作出主要贡献。每项成果申报团队一般不超过10人(含成果主持人),多单位联合申报的一般不超过15人。如特殊原因超过上述人员规模的应另予说明。
4.已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在内容基本相同或在继续研究与实践中无新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的,不得重复申报。
三、奖项设置
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四、工作要求
1.加强整合:申报单位要统筹谋划、系统部署,注重成果的归并整合,集成高显示度的成果,鼓励跨学校、跨学院、跨专业联合申报。
2.注重提炼:申报单位要充分挖掘、收集相关材料,并进行总结、提升,形成独特的成果理念和模式,特别要注重凝练有特色、有新意的创造性成果。
3.推出成果:围绕申报的教学成果领域,科学布局和谋划,凝练总结成果内容,并及时在报刊杂志发表,为进一步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做好充分准备。
4.评议与论证:各教学单位和项目牵头申报人应组织成果申报团队认真研究和学习历届获奖成果的申报材料,同时积极参加教学成果申报专题培训会,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充分评议与论证,形成高质量的申报材料。
五、材料及要求
1.校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2.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报告(5000字以内);
3.能够反映成果质量和水平的论文、奖励、报道、研究报告等支撑或旁证材料电子档,编制目录,制作成一份文档,不超过30M。成果如为教材,须提交样书及教材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包括教材封面、出版信息页、目录及精选内容等;教学成果中如含视频材料的,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画面清晰、图像稳定,声音与画面同步且无杂音。分辨率要求为1920*1080 25P或以上;编码为H.264 ,H.264/AVC High Profile Level 4.2或以上;封装格式为MP4;码流不小于5Mbps;音频采样率为48kHz;视频如有字幕,要求字体清晰、大小适中,位置不影响视频整体观看效果。视频无须在提交,可在支撑材料中填写链接,确保链接能够直接打开视频。
4.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汇总表
材料1-3的页数总和控制在200页以内。格式均为PDF格式。
请教学单位于9月5日前,统一报送邮箱gwngjwc5610@163.com。
联系人:李老师、郑老师,联系电话:22245610。
附件:关于开展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rar
1.关于开展全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
2.校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3.校级教学成果奖附件材料封面及目录(参考模板)
4.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