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讲坛——《设计眼》曹雪

博雅大讲坛——《“一带一路”倡议:回顾与展望》胡军

博雅大讲坛——《隐含义与跨文化交际蒲志鸿

博雅大讲坛——《今日勤学苦练,明日展翅飞翔》李华新

博雅大讲坛——《器官与隐喻》吴承学

博雅大讲坛——《大学的人格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双养成》谢志华

博雅大讲坛——《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徐真华

博雅大讲坛——《关于中日韩三国神话的几点看法》陈多友

博雅大讲坛——《方言:理趣的探索与公共表达严修鸿

博雅大讲坛——《筑造与栖居的审美智慧》于奇智

博雅大讲坛——《唐宋诗词之神韵》彭玉平

博雅大讲坛——《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传播的理念、形式与实践创新》侯迎忠

博雅大讲坛——《保护古村落文化 留住美丽乡愁》黄伦生

博雅大讲坛——《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探略》王铭玉

博雅大讲坛——《苏轼诗词中的人生智慧张海鸥

博雅大讲坛——《现代汉语词源趣谈》曾昭聪

博雅大讲坛——《毛泽东诗词欣赏与翻译研究》李磊

博雅大讲坛——《广告创意暨优秀作品分享刘义平  

博雅大讲坛——《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宋广文

博雅大讲坛——《空灵与中国艺术》陶东风

博雅大讲坛——《我是一名不穿军装的士兵——谈谈我的外交生涯》尹丽

博雅大讲坛——《冰岛——冰与火的国度》张克远

博雅大讲坛——《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郑立华

博雅大讲坛——《科教赋能教育视域下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再思考》李霄翔

博雅大讲坛——《To be a smart English learner》李霄翔
博雅大讲坛——《跨文化意识、态度和认知 》蒲志鸿

博雅大讲坛——《风雨兼程,不负使命——我外交生涯的亲身经历》曾钢

博雅大讲坛——《文学阅读和翻译中的话语认知策略》罗选民

博雅大讲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环境影响与环境优化》蒋满元

博雅大讲坛——《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与韩国》崔雄权

博雅大讲坛——《加拿大经济状况和中加经贸关系》左连村

博雅大讲坛——《国学经典导读系列讲座 《老子》导读(上)》伍巍
博雅大讲坛——《国学经典导读系列讲座 《老子》导读(下)》伍巍

博雅大讲坛——《标准英语与中式英语》赵友斌

博雅大讲坛——《多彩而独立的西班牙》张拓

 

关于开展2025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教务处-李捷发布时间:2025-04-29浏览次数:10


各有关单位: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开展2025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项目类型、数量及经费

2025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类型、数量和经费主要根据《广东省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各项目类别、数量及经费见下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类型

计划

立项数

拟资助经费

(万元/项)

建设周期(年)

负责科室

1

课程建设类

产教融合课程

20

0.5

1-2

实践教学科

2

AI教学应用课程

50

0.5

2

教育技术中心

3

实验

实践类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5

3

实践教学科

4

校企联合实验室

5

3

实践教学科

5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5

3

实践教学科

6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5

3

实践教学科

7

综合改革

项目

现代产业学院

1

6

3

实践教学科

8

教师教

学类项目

课程教研室

2

6

3

教研评估科

9

虚拟教研室

教研评估科

10

教改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类)

2

0.5

2

教研评估科

11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类)

10

0.3

1.5

教研评估科

12

课程思政

项目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5-8

2

3

教研评估科

13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

10

0.3

1.5

教研评估科

14

专业类项目

一流专业建设点

2-4

15

3

教研评估科

二、申报条件

课程类项目

1.产教融合课程

1申报范围

申报课程已列入我校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今后4年每年开设。

2申报条件

课程负责人需具备的条件:

  1. 具有对口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工作背景或近三年对口行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2.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

  3. 为本课程主讲教师(课程改造)或具有较为丰富的相关课程教学经验(新建课程);

  4. 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运行组织实施能力。

  1. AI教学应用课程

各教学单位在推荐本单位AI教学应用课程时,要考虑推荐数量在专业间的均衡,原则上每单位不超过5门,国际学院和体育部可酌情考虑,有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和一流课程的教学单位可多推荐1门。推荐的课程应符合如下条件:

1)课程类别。立项建设的课程原则上仅包括通识课、外语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类别的必修课程。

2)课程资源。课程需已具有较齐备的课程资源,并已形成规范的、电子化的课程资源文档。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案、习题集、案例库、试题库等以及课程音视频类资源。

3)超星平台上课程建设情况。课程在超星平台上已有较规范、全面的建设成果,并有较成熟的课程教学应用。

4)重点课程。优先推荐省级以上的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课程和一流课程以及以前获省级以上立项建设课程。

5)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丰富,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课程负责人为立项建设AI教学应用课程的责任人。

  1.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申报范围

申报课程已列入我校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今后4年每年开设,且202391日以来,至少有1个学期在正常讲授。

2申报条件

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专职教师,一般应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特别优秀的课程,负责人职称可放宽到讲师)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龄,具有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和良好的教学口碑。每位课程负责人只能申报主持一门课程。

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课程的实际讲授人,承担该课程的1/4以上教学时数。课程团队结构合理,成员总体稳定。团队成员师德师风良好,教学理念先进,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且成效显著。

3下列课程不列入申报范围:

1)已获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称号的课程;

2)已获校级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进”课程立项建设的课程。

(二)专业类项目

1.一流专业建设点

1申报专业须同时达到以下条件:

专任专业教师数量达到国标要求。

至少有1届毕业生且2021-2024级均有在校生。

已获批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不在申报范围内。

2)专业基础条件

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

专业管理规范。切实落实本科专业国家标准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年未出现师德师风问题、重大教学事故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改革成效突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师资力量雄厚。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教学水平高。

培养质量较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实验实践类项目

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负责人须有正高级职称;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完备,实际开出率60%;现有中心教学队伍结构合理,人员较充足。

2.校企联合实验室:项目负责人须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已签署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合作。

3.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项目负责人须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已与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签署共建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合作。

4.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项目负责人须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已与校外单位签署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基地功能兼具公益性和学术性。

)综合改革项目

现代产业学院:项目负责人须有正高级职称;已与大中型企业、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教师教学类项目

课程教研室含虚拟教研室)项目负责人须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近三年主持过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教研室成员数量和结构较合理;教研室依托课程或课程群组建。虚拟教研室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

)教改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类教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一般类教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具有学士学位且在相关岗位工作2年以上。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专职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

三、申报限制条件

项目负责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予申报立项:

  1. 申请人所主持校级同类型项目尚未校内结题的。

  2. 申请人有在研3项及以上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校级一流课程和校级课程思政、一流专业等建设项目的。

  3. 20232024年,申请人主持的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校级一流课程和校级课程思政、一流专业等建设项目被撤项(包括项目负责人主动申请撤项)、结项验收不通过的。

  4. 同一申报人本年度申报校级项目不得超过2项,不得同时申请主持同一类别的校级项目。

  5. 学校已有相同或相近项目现再次重复申报的。

  6. 发生师德师风问题或教学事故等应予限制立项的。

项目建设要求

1. 实验实践类、综合改革项目、教师教学类项目、教改项目等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可参照《2024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推荐立项指南》

2.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的建设要求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

3.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验收标准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指标

4. 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要求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指南(试行)(附件5

5. AI教学应用课程

AI教学应用课程建设主要依托超星平台,按照课程的“资源库”、“任务库”、“作品(成果)库”以及在AI助力下推进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的“3+1”AI教学应用课程建设模式。

在建设中,教务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将设立“AI教学应用课程建设工作坊”,邀请超星平台和科大讯飞等公司机构的技术人员加入。在工作坊中,对立项建设的课程通过集中培训,按相对统一的建设进度,实施培训、建设、交流、教学应用实践等“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具体建设要求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AI教学应用课程建设指南(试行)》(附件6)。

、工作程序

1.单位推荐。513日前,各单位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进行推荐申报,申报材料报教务处。

2.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5中下旬学校对各单位推荐的校级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

3.校内立项。6上旬,通过评审的拟立项校级项目报学校审定后,正式发文公布。

六、提交材料

1. 202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推荐汇总表请各单位报送前确保汇总表信息与项目申报材料中的信息一致

2. 申报材料《项目任务书/申请书/采集表

以上材料于513日前,以学院/部门为单位统一提交纸质版(盖章、签字)一式一份电子版以“xx单位2025年校级建设项目申报”压缩包命名发至指定邮箱每个项目申报材料以“项目类型+负责人+项目名称”命名;项目单独建立文件夹按下表项目类别打包压缩(压缩包须含附件7汇总表),分别发至相应邮箱)。具体提交科室、联系人、邮箱如下:

项目类别/类型

负责科室

联系人

电话

邮箱

AI教学应用课程

教育技术中心

彭老师、

黎老师

22245902

109101@gwng.edu.cn

实验实践类、综合改革项目、产教融合课程

实践教学科

刘老师

22245806

sjjxk5806@163.com

教师教学类项目、教改项目、课程思政项目、专业类项目

教研评估科

郑老师、

谢老师

22245610

gwngjwc5610@163.com

不受理个人报送的材料未按时报送材料的、材料提交不齐全的、形式审查不通过的一律不予立项。

、其它重要事项

1.请各单位高度重视,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教学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目标,精心组织,对本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申报材料规范。审核内容主要包括:申报课程是否符合申报范围及条件;课程负责人是否符合申报条件;负责人和团队成员是否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以及近五年内是否发生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是否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申报材料是否齐备、内容填写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材料造假、侵权及课程网址或使用的线上教学资源网址链接不能正常打开等问题。

2.为规范项目经费的使用,项目申请人按项目经费资助标准做好经费预算,经费管理按《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附件:关于开展2025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的通知【附件】.rar

   1.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 2024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推荐立项指南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指标

   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指南(试行)

   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AI教学应用课程建设指南(试行)

   7. 2025年度校级建设项目推荐汇总表

   8. 各类项目任务书/申报书/采集表

   9.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教务处

202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