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电子白皮书

作者:发布者:经济学院-李健莹发布时间:2023-06-30浏览次数:10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定位

经济学本科专业属于经济学类,专业名称:经济学,专业代码:20101修业年限: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该专业涵盖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并融合数字经济前沿理论和相关实践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旨在培养出当今数字经济大背景下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面向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能在相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和分析、经济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特色:“专业+数字+外语+实践”,致力打造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学专业+外语特色和实践特色,凸显专业建设的差异化与特色化。

建设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于广东,辐射粤港澳,服务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数字分析能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理解数字经济运行规律,具备一定的管理、运营及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的技能,国际化视野和外语应用与实践能力,能在数字经济相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科研单位胜任数字分析、数字服务以及数字策划、经济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为 年,总学分为 162学分。

1知识要求

(1). 基础性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以及现代经济管理相关基础知识,熟知数字经济运行规律、发展前沿以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 专业性知识。熟悉经济、管理、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政策及各种标准,学习运用经济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方法。掌握统计学基础理论及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3). 工具性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所需的数学和外语相关知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互联网,区块链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行业代表性数据软件的使用方法,具有计算机程序思维及编辑能力。

(4). 通识性知识。掌握一定的文学与艺术、自然与科学、法律与社会,表达与沟通、思维与方法,创新与创业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优秀思想文化,人文与科学基本常识及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

(1). 知识获取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运用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

(2). 知识运用能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①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环境变化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②具备综合应用统计学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已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能力;③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正确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④具有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并能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

(3). 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可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 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国情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具有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

(2). 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与动态,主动跟踪数字经济的发展与走势。

(3). 专业素质。掌握与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学科门类的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发展动态。将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以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形成特有的专业情操和专业归属感。

(4).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以及社会人际的关系。


()课程体系

1.本专业课程体系

(1)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了“专业(数字经济方向)+外语+实践”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和科学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内涵改革力度、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注重课程交叉融合,做到专业课程体现应用性教育、公共选修课体现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相结合。理顺各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将数字经济等最新学科发展及内涵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加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2)注重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能力培养与实践紧密结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训)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鼓励学生发展特长。设置了具有一定数量并且种类多样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身条件进行选课学习。

(4)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的培养。

总学分、总学时及周学时分布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数

学时总数

学时分配

各学期学时分布(周学时)

理论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4

16

16

16

16

16

16

16

通识课程

必修课程

45

788

566

222

13

17

8

4

3

1

3

-

选修课程

12

192

192

0



大学外语

课程

必修课程

20

308

154

154

6

8

4

2





选修课程

2

32

16

16





2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21

328

264

64

4

5

6

6





专业必修课程

18

288

224

64



9

4

3

2



专业选修课程

31

496

368

128




6

9

9

7


综合实践

军训技能

2








社会实践1

1







社会实践2

1


毕业实习

3








毕业论文(设计)

4







专业实践

2



合 计

162

2432

1784

648

23

30

27

22

17

12

10

注:本专业选修课程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27.8%

 ②本专业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26.6%

 ③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含实践教学2学分,纳入社会实践学分。

 ④表内“综合实践”不统计学时,学时数另计。

 ⑤ “√”表示该项实践教学和通识教育选修课所在学期。


2.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字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经济大数据技术基础与应用等。


3.实践教学环节

(一)“军事技能”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举行,时间一般为2周。

(二)“社会实践1”1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落实,于第二学期认定学分。

(三)“社会实践2”1学分:包括“劳动教育(实践)”等,由团委会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落实,于第七学期认定学分。

(四)“毕业实习”3学分:由经济学院组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第18周。

(五)“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第七、八学期进行,要求在第八学期第12周前完成

(六)专业实践(2学分),由学院在第二至第七学期的第19-20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周”活动,第二到第五学期每学期0.3学分,第六到第七学期每学期0.4学分。

(七) 学生获得的开放性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转换通识选修课程学分,符合条件的可转换毕业实习学分,具体认定程序和标准按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开放性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4授予学位

毕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授予学位:本科总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的毕业生,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试行)》(南国〔202249号)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师资队伍

经济学专业有一支素质好、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人占67%,中级职称教师3人占33%,职称结构较合理。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100%,学历结构较合理。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本专业的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均有两名及以上教师具备资格担任主讲教师。


(六)教学条件

1)专业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经济学专业设立了经济学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51.16万元,仪器设备更新率约70%左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完好率98%以上,实验仪器设施符合有关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都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维修经费由学院提供,确保及时到位,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需要。目前实验室开设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实验课10门。同时实验室还承担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等任务,以及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2)专业图书资料数量较充足,种类较全,更新较快,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学校始终重视图书馆建设和图书资料更新,为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对图书文献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本专业图书资料2.47万余册,生均藏书超过了100 册。其中,经管类图书96 种,共 2.41万册,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学院每年预算中都含有专业图书资料的购置经费,4年用于购置经济学专业的图书、期刊费用达82.18万元。可供查询的电子资源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另外,设在管理系的专业资料室还有 100多种专业图书和种期刊,可供师生借阅。这些图书资料能够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3)校内实习资源可以满足教学需要,校外实习基地协作关系良好稳定。实习基地促进实践教学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能很好地满足培养目标规定的实践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增加专业基本知识,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科学作风等素质方面受到锻炼,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校友关系,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学院与金财互联等上市公司以及大信集团、恒福集团等省内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基地,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各环节实习提供了优越的实习条件,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证。

二、其他专业重要信息

(一)专业特色优势

经济学院目前共有经济学(数字经济方向)、投资学(财富管理方向)、商务经济学、税收学(税务师方向)、经济统计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数字贸易方向)、国际商务、金融学(数字金融方向)等本科专业。根据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需求,学院在2015年设置了经济系专业,经历近7年的办学实践,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逐渐显现并形成出了自身的特色。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教师科研能力较强。本专业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以粤港澳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托社会资源,为政府部门的经济决策提供全局性、战略性的建议,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产业及经济发展,专业社会声誉良好。同时在我院专业群与专业平台建设的思路下,本专业发展依托学院科研基地的建设和学术研究团队的建设,包括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研究所、新兴金融发展研究所、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商研究所、极地经济研究团队以及各学术研究团队等的发展,本系师生共同融入到科学研究中,这为本专业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理解提供了好的平台。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计。“社会实践1”2学分,包括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会同团委组织落实;“毕业实习”3学分,由经济学院组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第18周;“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第七、八学期进行;“专业实践”2学分,由学院在第二至第七学期的第19-20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周”活动;增设开放性创新创业实践,学生获得的开放性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转换通识选修课程学分,符合条件的可转换毕业实习学分。

引导学生积极服务社会。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要成为一个以德为先的人才。作为社会当中的一员,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价值。我们要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所以,在过去几年我专业学生积极投入到服务社会中,如参加学校附近的“白沙村服务基地”,成为其中的成员,为社会服务献计出力。

人才培养质量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本专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数字经济思维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学生基本理论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宗旨,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实验课、实训、企业实习等实践,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以及必需的业务能力的训练。现在学院已与金财互联等上市公司以及大信集团、恒福集团、尤尼泰广东税务师事务所、广东华政新东山税务事务、中企华正诚资产房地产土地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等省内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基地;与方欣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产教融合战略合作,为专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

经济学专业非常重视学生考研深造工作。在学院及数字经济系的大力推动下,本专业学生学风良好,考研风气浓厚。去年学院有近40名学生考取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悉尼大学、曼彻斯特等国内外名校的研究生。

学生的高质量培养还反映在学生的获奖和工作就业情况上。例如,学院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挑战杯等全国性各类竞赛获得奖项。去年获得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就业方面,联想、科大讯飞、毕马威、四大银行、证券公司、中介机构、海关、税务机关、金融监管机构等都有学院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