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访学归国教师讲座“心怀感恩,努力前行”

作者:陈文婧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6-26浏览次数:493

    本网讯  6月25下午两点半在F102,围绕今年3月至5月期间的出国访问经历,经济学院教师任玎举行了名为北欧拉脱维亚,这么远?这么近!” 的主题讲座。

你的一生只有一次

任玎老师于今年的3月至5月期间代表我校加入欧盟玛丽居里国际科研人员交流计划,赴拉脱维亚大学进行交流讲学研究,访学期间全英教授3门本科及硕士课程,并与多国访问学者进行跨学科跨国科研交流,以开放心态学习成长,收获良多。她利用此次讲座与同学们分享了欧洲全英教学体会和学习模式,及交流出国学习心得经验。

开讲前,任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两件事。一是一张关于拉脱维亚某地的wifi密码“you only live once”,这句话可直译为“你的一生只有一次”!意在鼓励同学们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每天富有激情,活得精彩。二是她的旅途中,当转班飞机平安抵达俄罗斯机场时,全体乘客站立,将热烈的掌声给飞机工作人员时的那一幕令她感触良多,告诉我们都要学会心怀感恩。

分享当地见闻

别样的教学生活

讲座伊始,任老师先介绍了拉脱维亚的基本概况,让同学们先有一定的了解。她在拉脱维亚大学用全英教授了国际大一新生(商业计划)金融学、本地大三学生——跨文化商业关系以及硕士课程——中国消费者行为学等三门课程。通过生动的例子,任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在拉脱维亚大学教学的心得与感受。作为首位到拉脱维亚进行交流的中国老师,她深感当地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对提高英语水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介绍拉脱维亚

短短三个月里,她真切感受到拉脱维亚大学生的真诚:学生们在下课经过她身旁时,都会对她说声谢谢;拉脱维亚学生代表向她送上礼物以表达对她的喜爱和尊敬。她认为国外的课堂教育比国内的课堂教育更注重交流与沟通,强调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复习,看似开放随意的课堂教育,其实对老师能力和学生自学程度和自主学习意识要求非常高。老师既要英语表达能力好,反应迅速,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便随时应对学生的提问。

介绍大学任教情况

与此同时,为让当地学生加深对中国的认知,任老师在上课前都会利用几分钟时间介绍中国的变化和影响,让他们知道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更好了解中国人的开放与包容。她认为出国在外,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谨记自己是一面镜子,时刻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要向外国人传递积极、正面的影响。

学术研究活动

借助此次访学,任老师有幸参加了拉脱维亚大学经管学院的博士毕业生答辩会,感受到传统欧洲博士答辩的程序、氛围与专业点评,感悟到好的老师应当多与学生、老师和学者们进行沟通交流和学术研究。任老师还运用课余时间加入当地孔子学院,并对学生进行中文义务教授。任玎老师在空余的时间里还游览了欧洲多个国家,了解欧洲的风土人情。在辛劳的教学之余,任老师还游览周边多个国家,欣赏不同国家风景之时亦不忘学习当地先进的文化意识及理念。

    尽管出国访学令人称羡,但这背后的艰辛也需要自身努力克服。任老师表示在出国前对拉脱维亚并无过多了解,之后要忍受冬季漫长的恶劣气候和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诸多挑战,但她都意义克服并坚持完成了此次项目,在教育他人的同时也获得周围人的认同和赞扬,还额外收获一段段珍贵的友谊,这都将成为她访学经历中珍贵的回忆。

(经济学院林玉梅、陈文婧/供稿)

时间:Jun 26, 2015 4:45:00 PM   

录入者:陈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