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提升层次、改革创新、突出特色”

作者:石军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9-22浏览次数:302

 

“夯实基础、提升层次、改革创新、突出特色”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成立“教授委员会”并召开工作会议
 
学期伊始,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本着“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理念,专门成立由学术造诣、学术声望和学术道德较高,且处事公正的各学科专家教授组成了“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委员会”。目的旨在对经济学院的各项工作进行决策前,充分发挥教授们的作用,重大发展事宜须提交教授委员会审议,或并直接决定。
9月18日下午,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在F204召开由全体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参加的教授委员会工作会议。主管校长赖志立、院长李庚寅、副院长成晓星以及学院全体教授及副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经济学院院长李庚寅教授提出了“夯实基础、提升层次、改革创新、突出特色”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并对其做了详尽阐述。
          
夯实基础方面,李庚寅院长指出:首先是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树立良好教风与学风,保证教学质量;其次是规范教学文档,完善实验教学文档和评估文档并建立相应电子文档;再次是稳定师资队伍,为老师创造氛围,打造平台;最后是在完成已有在研、科研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的项目。
提升层次方面,要根据我校自身特点,围绕学校“百年名校”目标,实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的兼备战略,积极申办国际商务、金融学专业的专业硕士。
改革创新方面,是此次会议讨论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是学科与专业建设,在加强我院学术储备的同时,组织人才队伍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二是从师资结构优化入手,加大引进并提高副教授和博士层次的力度,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三是学院将对教学队伍以及科研团队的项目在申报、研究、结项等方面给予多方支持。四是在课程建设体系上,形成省级、校级、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并组织专家队伍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等等。
同时,对于双语班及“2+2”教学这类我院的特色课程,应当做到与国际接轨,参照国外相关课程再结合我院实际,将这类课程发展成我校的品牌课程。为此,可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如:组建专业师资团队,为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创造条件,增加课程辅导答疑时间,创建英语角,英语活动小组或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等。
而教学改革则可以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能力。以点带面,由任课教师带头进行方法实验再向全院推广展开。应提高科研项目建设水平,突破社科与自然学科项目;实践教学方面,应加强与企业联系,进行合作;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学院对于绩效突出的团队或个人予以一定的奖励。
突出特色方面,体现两个突出:一是专业特色,应重实践,强外语,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学科特色,应在学术研究方向方面重视应用型、复合型、区域性研究。
赖志立校长在讲话中,对经济学院提出的新的管理和发展理念和具体做法,给予高度赞扬和认同。他指出,经济学院应当抓好时机,大胆探索。集中力量办好重点专业,突出特色。同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和尊重老教授的示范作用和智慧才能,“规范教学、严谨治学”,教学与科研并重,加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稳定与优化教师队伍。赖校长认为“人才培养需要转型”,对于“2+2”专业要严格把关,加快专业国际化步伐。
随后,教授们就“十六字工作方针”及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集思广义,建言献策,言衷意恳,共谋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发展大计。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成晓星、蒋开梅供稿)
时间:Sep 22, 2014 11:13:00 AM   

录入者: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