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两高校食堂检出“镉米” 广外南国:“镉米”从未入餐桌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邝凝丹 通讯员 魏晖晖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日前,广州市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局通报称,广外南国商学院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抽检的大米和排粉镉含量不合格。消息一出,在两校之中引起极大反响。昨日,广外南国负责人称该校并没有一粒“镉米”流入餐桌,问题米已全部封存,而仲恺的“镉排粉”则曾使用半年,在抽检之时停用。食品专家称,消费者无法辨别“镉米”,责任主要在于质监部门。
广外南国:“镉米”从未入餐桌
事发后,广外南国负责人对记者称,该校并没有一粒“镉米”流入餐桌,被检测的问题大米一直封存从未使用。
据介绍,今年2月27日开始,广外南国根据媒体曝光的湖南“毒大米”事件进行自查,随后发现学校第三饭堂有来自白云区太和镇一家供应商送来8袋湖南大米样品,该批大米为湖南攸县石羊塘田星大米厂生产的“好日子”珍珠米。学校随后通知第三饭堂就地封存此批大米。
3月6日下午,白云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组对8袋湖南大米样品进行了封存并提取样品检验。一周后,市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局太和中队派出工作人员到校告知,湖南大米样品检验镉超标,并对8袋大米就地封存。从4月1日至今,市、区食药监局均有派工作人员到校检查“镉米”封存情况。目前,该校还在等待市、区局对大米的具体处理指示,而从2月27日起,该校已改用江西白玉兰牌大米。
记者在广外南国饭堂经理黄威良的指引下,来到饭堂的主食品仓库,看到里面放着8袋大米,每袋标示重50斤,均封上了写有食药监局字样的封条。随后,校方还出示了该批大米的相关证照,以及白云区食药监局入校检查时的产品样品采样记录、现场检查笔录复印件等。昨日下午,白云区食药监局负责人也称,校方所述情况属实,不过还有更多相关信息有待市局发布。截至发稿前,记者未从市食药监局获取更多信息。
仲恺农学院:“镉米粉”用了半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饮食中心的谢主任告诉记者,2月底湖南“毒大米”一事爆出后,校方就对食堂进行了检查,发现所用大米都非产自湖南。但此后,海珠区食药监局抽查时发现,产自东莞道滘镇的翠竹排米粉镉超标。
谢主任称,当时学校食堂共有9包翠竹排米粉,每袋重9斤,当即被封存,3月8日被送到市局抽检。“在2月底被检查后,我们就改用了广东新兴县生产的另一种米粉,质监部门证实这款米粉生产厂家并非涉事企业。”4月15日,该校签收到以上检验结果。
至于“镉米粉”在仲恺食堂的使用时间,谢主任透露,从2012年9月1日开始,使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但用量并不算大。“每天全校的使用量大概5到10斤,也就是半包到1包的量。”
谢主任称,目前没有发现学生有什么不良后果,“以前我们食堂工作人员有时都会吃这种米粉,但大家对米粉都只是偶尔吃,也不像大米那样每天都吃,危害并不大。”
两校呼吁:食堂要安全,政府需出手
记者采访时,两所高校相关负责人都称,这些“镉米”均是通过正常渠道、合法程序进入校园的,没想到还是出现此漏洞,呼吁政府应该为高校的食品安全提供更多帮助。
据广外南国负责人介绍,食堂采购大米时,供应商须提供税务登记证、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但要进行专业检测,学校实在没有资质与能力。而仲恺的谢主任则呼吁,目前省教育厅设有统一食品招标平台,但目前只针对大米、食用油等大宗物资,如果食用量较小的米粉也能加入这一采购平台,就能进一步提高校园食品的安全系数。
他称,如上海市有专门高校采购平台,所有物资,哪怕只是青菜也是经过那平台统一采购配置,“我们广东还没有建立,不像上海规范,希望省教育厅可以加大这一块的建设。”(2013年05月20日07:01 来源:信息时报 )
时间:May 21, 2013 9:25:00 AM
录入者:郭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