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主办、中国日报社承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传播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陈春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宣部、商务部有关司局同志及部分媒体机构、相关领域专家、进博会参展商和虹桥论坛会员代表参会,会议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进博会国际影响力”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嘉宾表示,五年来,进博会连续成功举办,溢出带动效应持续释放,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审时度势 着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做好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必须坚定信心、尊重规律、积极作为。
与会嘉宾认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好五年来进博会国际传播实践与成效,做好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讲好进博故事,提升进博会在全球政商学研各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
“不断提高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水平,是办好进博会的题中之义。”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认为,进博会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力越来越大,海内外反响越来越好,为中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写下了鲜明注脚。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五年以来,始终坚持展览、论坛、外交、人文四合一,已经成为全球共享的综合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认为,进博会作为大型盛会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内涵,要通过对外讲好进博故事,展示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让进博会这张‘中国名片’更加耀眼夺目,让开放的春风持续温暖世界。”孙尚武说。
找准方法 切实做好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
通过构建多语种、全媒体的国际传播矩阵,中国向世界阐释了举办进博会的重要意义,彰显了“先锋的、有力的”国际传播。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进博会在国内外各渠道传播总量超百亿次。在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帖2万余条,传播量达3亿次,总粉丝量超150万。在多家国际主流通讯社发布稿件,带动新闻网站、行业媒体转载报道,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亿受众。
高岸明指出,做好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要坚持聚焦主题,突出国际传播重点;坚持改革创新,在传播理念形式上下功夫;坚持精准传播,不断拓展传播路径;坚持长短结合,注重国际传播效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副主任王跃华分享了CGTN关于做好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他表示,要用心挖掘,通过更多鲜活的故事表现进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创新传播方式,利用“轻量化”的传播手段吸引年轻受众注意;优化信息发布,更好统筹安排进博会相关活动,进一步提升进博会的国际知名度。
凤凰卫视行政总裁特别助理张彤建议,做好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要保持内容品质的革新,加强选题策划的专业性,注重全媒体的联动。
聚势发力 共享进博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第五届进博会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商业展;展示438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过上届水平。第五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由此可见,进博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市场相通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也为全球新品和前沿技术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开放桥梁。
“把全球最好的产品放到进博会,我们真的尝到了甜头。”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表示,欧莱雅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欧莱雅很荣幸成为了第一批参展企业,从一个“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又从“回头客”变成了“常驻客”。进博会不只是一次进口商品的展览盛会,还是一场通过传播打造顶级中国影响力的盛宴。欧莱雅将继续携手各方,聚势共“进”,唱响“四叶草”的国际传播大合唱。
会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孙成海表示,第六届进博会将于今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全面线下举办,展会由国家综合展、企业商业展、虹桥论坛、专业配套活动和人文交流活动等板块组成。其中,国家展将全面恢复线下举办。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家企业签约参展,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第六届进博会将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推介。一方面,加大“走出去”海外路演宣介的力度,扩大进博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首站推介活动将于3月初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举行。另一方面,将继续办好“深化引进来 服务双循环——进博会走进地方”系列活动,为进博会参展商与地方搭建沟通桥梁,为更多参展商在华寻找投资兴业机遇提供平台。
(本文来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
如有侵权,请致电:17802089800
整理、编辑:何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