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的银行数码化极具吸引力 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挑战

发布者:科研处-张懿发布时间:2021-04-12浏览次数:126

根据《商业时报》48日新闻编译:新冠疫情引发了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其中之一是金融科技和数码银行的兴起。这种趋势在东南亚尤为明显,主要由于该地区精于此类技术的员工的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计划部署高速5G互联网等。这些因素还得到了一系列供方措施的有力补充,其中包括有利的监管环境以及金融科技和相关技术的易于获取。

新加坡目前在东南亚金融科技和数码银行方面处于领头羊地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于去年12月颁发了四张数码银行牌照,新加坡主要的传统银行也已完成数字化变革,做好了应对这一行业转变的准备。

尽管近年来东南亚历经移动钱包和支付革命,但监管机构对独立数码银行的批复在一定程度上进展缓慢。区域内其他国家正在密切关注新加坡数码银行的发展和商业模式。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最近批准了针对数码银行的许可框架,最多可颁发五张数码银行牌照;越南、泰国和印尼正在打造适宜数码银行发展的生态系统;柬埔寨、老挝和文莱似乎没有计划引入数码银行。

与传统银行相比,数码银行和金融科技通常具备更广泛的优势。它们为那些没有银行账户或银行存款不足的人群提供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银行账户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它们刺激了银行业的竞争,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它们利用新技术来提升金融服务、增加产品种类。

尽管具有这些优势,但将金融科技与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融合在一起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更为审慎的监管以维护市场竞争、数据隐私和财务稳定性。

新加坡已经尝试开展监管沙箱,以向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使决策制定者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武器来充分监管这些公司。但是,在东盟成员国之间,实施金融科技监管的能力差异很大。

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也面临着特殊监管挑战,这些公司在成熟企业的支持下竞争获得数码银行牌照,并通过与国内初创公司或中型银行合作或收购而将业务扩展到本国以外的地区。但大型跨国集团和占据较大数字金融服务市场份额的企业可能会导致该领域的联合垄断,发展到某个阶段以后还会增加“大到不能倒”的威胁。

面对大型科技公司跨越多个地区、多个行业和多个部门的相互关联活动有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东南亚地区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区域合作,重新调整其监管政策,开发一个监管框架,共同应对在数字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