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由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与多语种新媒体产业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多语种中华文化传播短视频大赛决赛于在F101成功举行。副校长王铭玉、东语学院院长兼产业学院院长池圣女、西语学院院长于凤颖、西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高彩云、英文学院副院长王家宝、东语学院副院长许静华以及东、西语学院9个系的系主任和教师代表作为本次大赛的嘉宾出席活动。
活动合影
作为彰显我校多语种特色的品牌赛事之一,多语种中华文化传播短视频大赛响应国家“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人才培养需求,鼓励学生用镜头探寻多彩文化现象,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魅力。本次大赛围绕“年度关键词”“匠心风华”“时光的故事”“行万里路”四个主题向全校征集参赛作品,经初审选出涵括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日语、朝鲜语、泰语等11个语种的20个作品进入决赛。
部分参赛队伍短视频作品和现场讲解
决赛分为作品展播与主旨解说两部分,评审专家从选题立意、创意·文案、拍摄效果、双语呈现及解说风采五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参赛作品选题素材多样、演绎方式鲜活:有介绍 “刺绣”“书法”“皮影戏”“粤剧”“簪花”“太极拳”等体现中华文化精髓之现代传承的,有展示家乡风貌、地方美食、传统建筑等展现民生活力的,有从工业发展、支付方式变革等细节中管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还有在跨文化对话中感悟文明互鉴的,不仅体现了我校学子对“中华文化”独特的理解与阐释,同时也展示了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
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王毅点评
在所有队伍展示完毕之后,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王毅,成都微娱时代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夏志伟,副校长王铭玉对大赛进行了点评。王毅从审美的角度充分对作品进行了综合点评。他认为,本次大赛以典型的中华文化素材为对象,通过富于创意的短视频展开多视角、多维度、多语种的演绎,形式新颖;他强调,除了传神的细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之外,文化传播的关键还在于富有感染力的“人”,个体生命的介入才能令作品具有别样的温度;进而,他呼吁同学们在创意、想象力以及拍摄制作配音上还需多投入,做到精益求精。
成都微娱时代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夏志伟点评
夏志伟主要从短视频制作技巧的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点评。他指出,短视频画面的清晰度、稳定性、构图的美感、结构的完整性、音画同步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主题内容的传播效果;同时,他建议同学们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不宜求多求全,应着力于将一个点讲深讲透,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副校长王铭玉点评
副校长王铭玉对此次四个学院联袂,将多语种中华文化传播短视频大赛打造成为校园品牌赛事表达了赞赏与期待。首先,他表示,尽管同学们的作品还有些稚嫩,但其中表现出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却是可圈可点的。其次,他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本次大赛便是一个“符号展”,是带给人联想·影响·印象的符号;视频可视、可听,打破了图像文字与声音的界限,正是中性符号学最好的载体。最后,他认为同学们做到了“多语种”和广东特色的文化的融合实属难能可贵,但今后还须在“传播”上下功夫;建议本大赛可多邀请外教与留学生参与,通过引入受众的视角来检验传播的效果。
获奖现场
经过激烈的角逐,日语作品《幕光》荣获特等奖,俄语作品《丝路新语:中俄文化对话》、法语作品《中国游:华南之都——广州》、西班牙语作品《时光的故事》荣获一等奖。至此,历时2个月的“第三届多语种中华文化传播短视频大赛”圆满结束。(文/许静华 图/秦倩如)
附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