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理论精华

发布者:党委组织部-吴连愉发布时间:2022-07-25浏览次数:10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于最近出版,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重要论述。从时间维度说,该卷文稿与前三卷形成衔接;从空间维度说,该卷文稿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段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实践。这段历史实践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全面总结、开启向着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作为这些创新实践的理论结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解读中国成功之路的首要密钥

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上,党中央的思想一脉相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国内创新实践的要求和时代环境的变动,把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重大论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中就包括坚持党的领导重要论述的内容。第一卷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卷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第三卷突出强调了“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的思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立足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强调必须把这三大优势统一起来,“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不断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建党百年前后两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的许多深刻思想,形成了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九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列为第一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放在首位。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位居第一条。这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战略中最根本的政治定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一段讲话,提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五个必由之路”,首先强调的就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的必由之路,是使党在风雨来袭时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解读中国成功之路的首要密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要从全面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重大战略问题入手。

把为民造福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最重要的政绩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这条历史经验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标明党的政治立场,揭示党的利益取向,反映党的群众路线,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依循,是党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党赢得人民的原因。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形成的丰富思想,鲜明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先进政党。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生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等话语表达,构成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实践中得到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等重要观点。这些思想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各卷中都得到体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起首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谈话,阐述的主旨思想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表示自己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该卷中还指出,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第二卷中强调“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指出“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卷设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阐明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还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专题,再次突出造福人民的思想。该卷收入的重要论述反映新的理论成果。第一,强调我们党一切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第二,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第三,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第四,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重要论述回答了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为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提供了又一个认知路径。

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坚持自我革命

作为鲜明品格,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的禀赋,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贯穿自我革命精神。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自我革命品格和精神集中体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续发扬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基础上,鲜明地揭示自我革命这个重大概念,提升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境界。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就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求,2013年至2014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他反复强调必须充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法宝,指出“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丰富论述已经包含着自我革命的思想。

检索目前公开出版的文献,“自我革命”的提法第一次出现在2015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这个讲话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从当时话语表达的意蕴看,提出自我革命主要突出的思想是必须触动既得利益、动自己的“奶酪”,以自我革命精神“啃硬骨头”,把改革全面地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论述自我革命的重点聚焦到全面从严治党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收入了两篇论述自我革命的文献,提出“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设置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专题,收入了10篇重要讲话,在全书中篇幅最大。在党的十九大把“勇于自我革命”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对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尤其是收入的2021年11月11日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把自我革命视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进一步凸显了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价值,为加深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提供了执政党建设必须遵循“打铁必须自身硬”原则的思想和实践逻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是一个整体,荟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里党中央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理论精华。这四卷的内容有机联系,呈现认识与时俱进升华、理论不断创新创造的发展轨迹。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结合起来深入学习,既有助于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时代特征和世界意义,使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之家”,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思想之窗”,通过扩大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