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杨建荣,1952年生,河北邯郸人,中共党员,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南国商学院阿拉伯语教授、专业负责人及阿拉伯语系主任。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阿拉伯语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两次被派往我国驻阿拉伯国家使领馆工作。曾在国内多个CSSCI(核心期刊)和国内外知名报刊杂志发表了数十篇有关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和文章,编撰出版了阿拉伯语辞典、专著及各种阿拉伯语教材若干。
杨建荣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
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当兵
1969年3月,杨建荣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时的他年仅十七岁。当时军队提倡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他作为一名新兵,在部队里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日常工作抢着干,军事训练不怕苦累。认真参加每天的政治学习,积极发言,按时进行思想汇报。在部队,杨建荣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表现突出,1970年,部队在内蒙古做军事训练,连队党支部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时我刚满十八岁,那一天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他仍然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此后,他在部队里表现更加积极,由连队文书转当班长,再到提为预备干部的团保密员。
文革后期,高校在恢复高考招生前,从工农兵中挑选优秀青年上大学。他在上千人的一个团里有幸成为唯一一个上大学的战士。当时的他也曾犹豫是否要去上大学,经部队领导的解说,国家未来的发展肯定需要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而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则是最好的途径,以后发展机会也会更多。于是他便决定去上大学。
大学时代成为学校第一位公派留学生
1972年,杨建荣褪下军装,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报到,由国家分配学习阿拉伯语。“大学学习生活很紧张,每天都在记啊,背啊,学习氛围很浓。”他回忆道,同学们都有个目标,那就是“出名”、“出国”,到外贸部工作,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时候学生学习自觉性很高,学习如饥似渴,同学之间互相竞争,不轻易请假,生怕掉队落后。即便有的同学生病请假没来上课,痊愈后也要主动找同学询问学习内容,或者找老师补课。”他当时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更是主动给没来上课的同学补课,与学习差的同学结伴共进。
当时的工作都是国家包分配,学习好的,能分配到政府机构、外贸部工作;学习差一点的同学分到在北京的各外贸总公司或各省的外贸进出口公司。1974年,因为他在政治思想上和专业学习上都比较突出,他有幸成为该校第一位公派出国留学的学生。
奋不顾身参加科威特大使馆重建工作
杨建荣有过三次去科威特的经历,都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第一次去科威特,是1974年到1976年,他由外贸部公派到科威特大学留学。他是该校文革后复校招生阿拉伯语专业出国留学第一人,也是中国和科威特建交后执行两国文化协定互派留学生的第一人。因为这是由国家派出的留学,他本人很重视,在科威特大学学习期间与阿拉伯各国留学生交朋友,上午听课,下午去图书馆,晚上与阿拉伯朋友聊天,两年的国外学习收获颇丰。1976年回国后入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了一名阿拉伯语教师,从事教学与编写阿汉大辞典等工作。
第二次进科威特,是1986年到1990年,因为国家需要,他被外贸部派遣到我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商务处。主要从事中国与科威特双边贸易方面的工作。期间,杨建荣为中科两国间的经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工作两年后便由外交职务的三秘提升为二秘。在顺利完成4年的使馆工作后于1990年6月回国。
第三次,是在1990年到1991年间。1990年8月2日,一夜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且企图占领整个阿拉伯半岛。当时他已经于6月份结束了大使馆的工作,回到祖国。在伊拉克入侵之时,海湾国家联系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联合反抗伊拉克的入侵,并且于1991年2月将伊拉克军队打败,解放了科威特。那时我国将要进行大使馆重建,希望尽快恢复使馆内各处的工作。当时因海湾战争而撤回国内的商务参赞与他联系,根据外交部精神,希望懂阿拉伯语、会开车和了解科威特情况的“老人”能重返科威特参加使馆重建工作。
杨建荣一听就犹豫了,家人也十分反对。因为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在从科威特撤退时故意点燃了大量石油井,约有700多口油井被点燃,并一直燃烧了8个月,同时还有大量原油排放入海,整个科威特都笼罩在一片黑雾之中。二是伊拉克撤退的时候,在科威特城周边各地埋了四十多万颗地雷,新闻上经常报道有小孩踩雷被炸伤等消息。事实摆在眼前,杨建荣再三考虑,说服了家人,毅然决然重返科威特参加大使馆重建工作,“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把国家的需要放在首位。”
“在南国发挥余热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2013年,杨建荣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退休,来到南国商学院担任阿拉伯语系负责人,致力于阿拉伯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南国的工作中,杨建荣大胆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使阿拉伯语四级通过率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升。尽管在南国的工作比退休前忙多了,阿拉伯语专业老师少,方方面面的工作多而杂,但是杨建荣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他表示,能在有生之年来到南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南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是非常有意义,很有自豪感的一件事。
杨建荣与学生谈话
最后,杨建荣教授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也提出自己的寄语: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应该努力学好本领,全面发展,尤其是学好专业技能。他建议学生还要将80%的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剩下的20%参加社会活动。“希望年轻人趁着党的十九大东风,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里,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杨建荣微笑着说道。
(学生党建研究会 黄琼冰 黄思玉 陈胜男)
时间:Feb 22, 2018 2:23:00 PM
录入者:刘伟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