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乐:将思政精神传承下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2-02浏览次数:2836

      人物简介:启乐,1949年生,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班。行政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成为正式党员,至今已有33年党龄。曾主编《珠江三角洲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等论著3本,合作发表《难解的方程式---行政权力的划分和配置》等专著2本,主编《简明行政管理学》等教材3本。在《中国行政管理》、《社会主义研究》、《岭南学刊》、《广东社会科学》等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黄启乐生活照

 

命途多舛,磨练亦是成长
 
    初中时期,黄启乐早已申请入党,由于当时的审查严、门槛高、考验时间长,后来又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黄启乐被迫停止了入党的步伐。文化大革命时期高考停止招生,正在读高一的黄启乐无法继续读书,因此被分配到了韶关市仁化县的一座冶金矿山工作,这一干就是11年。
 
    解放战争前国民党是执政党,铁路属于半军事化管理。黄启乐的父亲当时是一位火车司机,因为开火车技术好,被选为给蒋经国开专列的火车司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父亲的名字被写入国民党名单。宋庆龄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一家儿童保育院,收养因日寇侵略而家破人亡的孤儿,黄启乐的母亲当时在儿童保育院工作。因各种原因,黄启乐的母亲被当成国民党敌特被批斗。受父母亲特殊身份的影响,黄启乐在矿山时被安排到最艰苦的井下工作,“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
 
 
 
黄启乐生活照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那段特殊时期,黄启乐又因抄下的一首小诗“惹祸上身”,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降格为“现行反革命”,不仅被批斗,而且从“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变成“接受工人阶级监督劳动改造”。
 
    前景茫然,命运似乎总爱考验人。矿山工作分小组,一组有九个人,黄启乐是其中一员。有一次组里的班长让他“去拿些工具过来”,黄启乐离开了工作的区域,当他回来的一瞬间,发生了让他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事——采场头顶一块巨如乒乓球桌般大、厚近身高一半的花岗岩猛地砸了下来,将组里其他八个工人全压在底下。那一刻,他受到巨大的震撼,不顾手臂被花岗岩石划出的长长的伤口,与同事一起用炸药把沉重无法撬动的花岗岩石炸开,迟钝地清理着同伴已模糊不清的尸体。经过此事,文革被批斗的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在此后的人生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都已不再困惑。
 
重返校园 淡泊明志
 
    “文革”结束后,紧抓 “国家人才紧缺,加快培育人才”的机会,29岁的黄启乐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赶上了读大学的末班车。黄启乐当时的高考成绩可以进北大,然而命运却再次与他开了个玩笑,喜欢读书的他却因单位开具证明的失误而无法被北大的图书馆系录取。幸运的是,国家政策对于高分但又因故没被录取的人员进行补录,黄启乐抓住机会进入了中山大学哲学系。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哲学系时,黄启乐说:“哲学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帮助人更好地看问题。”他说,当时自己并不在乎名利,也不在乎荣誉,在乎的是个人身心的修养,就像名字“启乐”般,不断地启明自我与知足常乐。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委党校的时候,黄启乐还不是一名党员。让他不解的是,省委党校却安排他去给学员授课,后来才知道组织看中的是他在大学期间的优异表现。1983年7月1日,他被发展为预备党员,经过一年之后转正。在广东省委党校工作期间,他一直保持着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不在乎“优秀党员”的荣誉称号,但仍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党委让他申报“优秀党员”称号的到时候,他推辞道:“我未够资格。”说到在党校工作时期最让他有成就感的事情,他认为是尽自己的责任,呼吁课堂上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学员,要合理平衡社会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当看到学员们的思想有所感悟、有所提升时,他便感到无比欣慰。
 
 
 
 在省委党校时期的黄启乐
 
 
    他说道,在成为共产党员后曾有一段时间意志消沉,因为某些政府官员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很多地方都是以GDP来论英雄,当时的他认为,该两手抓的时候,却一手硬一手软,并不是好的发展态势。但面对这种情况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消沉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黄启乐发现,这种疑惑还是因自己当时看问题不全面而导致的。因此后来再遇到事情,黄启乐都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尽量避免思维受限。
 
 
 
 黄启乐在我校给学生上课
 
 
    黄启乐在采访中说道:“是什么让我工作多年依然充满激情呢?那就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他希望用这种精神去影响新一代的大学生。“我是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成长的。”黄启乐笑着说。1949年出生,与共和国同时长大,1983年7月1日在党的生日成为预备党员,1984年成为正式党员。黄启乐教授始终坚定对党的信心,认为党的领袖是可信赖的。“从哲学的角度看,历史变化是有规律的,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产生、兴起、繁盛、发展的过程。”他认为现今习近平总书记决心恢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和从严治党的举措深得民心,人民对党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拥护,在党的领导下,办成了过去很多办不成的大事,解决了过去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
 
“从政基于奉献,思政应被重视”
 
    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方面,黄启乐对有志向于从政的党员有一些建议。一是不要想着当官。他认为,从政是很高尚的一个职业,它的高尚在于奉献,从政者应该是一个奉献者。他提到,西方国家的人民从政是不拿薪酬的,因为他们认为从政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因此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本分。二是不要想着发财,黄启乐认为,想发财可以去做生意做企业。“我觉得从政者能够把党和国家的精神贯彻好,让老百姓得到幸福,那么对他来说这就是巨大的收获,虽然他得不到钞票,但是得到了民心,这是钞票换不来的。”对于贪腐官员,黄启乐认为,那些人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仅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并没有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使命感,才会犯下错误。
 
 
 
黄启乐与学生在一起
   
    对于现在很多人都是功利性学习,对思想政治类的课程不够重视的情况,黄启乐说道,“这个责任不全在学生,学校和社会也难辞其咎。”他表示,过去很多大学,包括重点院校都没有重视好这个问题,思政课作为可有可无,随意压减、挤占的课程,学校不重视,又怎能期望学生做好呢?而社会上又存在一些歪曲政治的本意、不问政治和淡化政治的倾向。但他坚信思政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很重要性。作为一名思政教师,黄启乐一直致力于讲好课堂,用正确的思想导向去引导学生,教会学生用客观积极的态度去分析事物,坚持真善美。“我个人力量是绵薄的,但我还是希望能把这门课讲好,让学生们能够从中受到启发。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学生如果连做人都不会,专业课程学得再精再专业,那么有什么用呢?”
 
    33年的党员身份,11年跌宕起伏的矿山务工,面临着种种困难甚至是生命危险,然而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他,紧抓命运的绳索,不断自我提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生性淡泊名利的他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着汗水,几十载如一日,用言传身教不断洗礼着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成长。
 
 (学生党建研究会 吴雪仪 郑小金 詹科 李明杰)

 

时间:Feb 2, 2018 10:49:00 PM   

录入者: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