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实用语法书经过十五年的时间到了该修订的时间,北大出版社的张冰教授如同当年约定张会森先生写作此书一样,去年暑假她出自历史的责任感,又向我发出了修订的邀请。同时,她还向我展现了她与张会森长女张晓丹教授的微信记录,二人经过沟通,一致认为此书应由我来担纲修订最为合适。原因很简单:我是张会森先生的开门弟子,也是他和夫人汤雅茹教授最喜爱的学生,两位老人对我恩德如山,他们与我也是亦师亦子。研究学问30几年,终于有机会可以以学术之身、以弟子之手亲自报答老师及师母的教诲与厚爱,这是多大的一个荣誉啊!这不仅是使命与担当,更是一种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因此,从接受任务直到初修完毕,始终未敢松懈。我和同事于凤颖教授商定,要坚持做到每日必读、每日必修,一本300来页的《俄语语法》就是这样被我们攻读下来,完成了必要的修订工作。
看到眼前这部经过修订的文稿,作为学生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如释重负的同时,更多的是无法排遣的思念。
张会森先生1933年生于河北省乐亭,1950年入哈外专学习俄语。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前身)并留校任教。曾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进修。1993—1999年任俄语理论教研室兼研究生教研室副主任,长期任俄语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4月28日20时因病不幸辞世,享年78岁。他为培养高层次俄语人才,为我国的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会森先生一生虽然只有一个身份——教师,但他在大家的心中却是一个思想家,其学术思想闪闪发光!
他的一生思想充满着定力。近60年的教师生涯,他始终矢志于理论探索。早在1954年就发表了第一篇语法论文《俄语不定代词与不定副词研究》,一直引领着全国俄语语法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算起,商务印书馆共出版了张先生的四本语法著作:《现代俄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63)、《现代俄语语法新编》(商务印书馆,1979)、《最新俄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0)、《当代俄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10)。这些专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他的一生思想洋溢着活力。张先生思维敏锐,善于抓住科学的前沿问题,善于发现新的研究领域。1991年苏联解体,俄语某些方面的演变受到苏联解体后新的社会空间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推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他与时俱进展开现实研究,连续发表了《1991—1992年:苏联解体前后的俄语》、《苏联解体后的俄语》、《九十年代俄语的变化和发展》、《现代俄语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后来的《今日俄语:现状与问题》等论著。张先生首先在我国开始了“现代俄语的发展”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先行者。
他的一生思想迸发着张力。张先生厚于知识、富于见识,敢于创新。他在多个领域提出的见解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论主语》(1983年)和《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2010)当时在语法界带来了诸多讨论;《俄语口语问题》(1992)为传统研究带来了一股清风;《当代翻译研究三思》(2009)又为翻译的地位问题增加了佐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张会森先生是我国最早开始引介并研究功能语法的著名语言学家。早在1980年他就发表了《功能语法若干问题》一文,这是国内最早研究功能语法的论文,也是张先生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功能研究的先声;而后他又相继撰文以推动这一研究方向的发展,如《功能语法导言》(1988)、《俄语功能语法:祈使范畴》(1988)、《俄语功能语法:存在范畴》(1989)、《苏联功能语法研究》(1989)、《功能语法问题——Виноградов 功能语法观述评》(1989)。1993年他写出了我国第一部《俄语功能语法》(1993)。
他的一生思想彰显着魄力。张先生一辈子直爽善言,敢为人先。很早时他就倡导洋为中用,坚持本土化研究。《现代中国修辞学:成就与任务》(1989)和《俄语与汉语动词体的对比》(1992)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而且退休之后还成功申报了《俄汉语对比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张先生曾经创造了许多中国俄语界的“第一”:20世纪50年代,他率先翻译苏联著名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院士的语法学说;20世纪70年代,他撰写的《现代俄语语法新编》(上)成为我国自己编写的首部顶级俄语词法学著作;20世纪90年代初,他与信德麟、华劭教授一起译编的《俄语语法》,将苏联科学院的1980年《俄语语法》缩译成书,独领学术潮流。
张会森先生的座右铭是“作为读书人,一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二要不忘传统,敢于创新;三要不读死书,努力践行。”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俄语语法》是个缩影,记录了他和夫人对俄语的挚爱和对事业的追求,两位长者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